中国历史第53讲 清朝(1)

本课程录像回放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开基立业

努尔哈赤以祖、父十三副遗甲起兵,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野人女真,统一女真各部。还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1619年,后金在萨尔浒之战中取胜,几年间席卷辽东七十余城。

八旗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名称旗主领主
镶黄旗皇帝
正黄旗皇帝
正白旗皇帝
正红旗礼亲王顺承郡王
镶白旗肃亲王醇亲王
镶红旗克勤郡王庄亲王
正蓝旗豫亲王睿亲王怡亲王
镶蓝旗郑亲王恭亲王庆亲王

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决定“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建立大清

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位,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1636年5月,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

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是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到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间清帝皇太极发动的旨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劲旅,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役。

松锦之战开始于清军围困锦州,结束于松山城被清兵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兵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关外铁骑被歼灭殆尽,仅剩孤城宁远。

松锦之战是明、清在辽西战场的最后一仗,可以说是皇太极一生军事生涯中最精彩之作,也是中国军事史上围城打援的范例。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统一全国

顺治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于山海关击败大顺军,占领北京城。顺治帝福临由盛京(今沈阳)迁至北京,清朝正式定都北京。这时,清朝的地区仅为辽东、京畿和河北附近。与清军并存的,有三方:南京的弘光政权,退守陕西的李自成大顺政权以及四川的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他们占据着南方以及西南的大片地区。

清摄政王多尔衮审时度势,先收西北,后定东南的战略方针,即集中兵力,先于巩固北京周边地区的同时,向西北进攻威胁最大的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将其攻灭后,以广大北方为依托,向东南进攻南明,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多尔衮集中兵力,先于巩固北京周边地区,占领了山西、河北和山东,占领了华北地区,然后,多尔衮命英亲王阿济格经山西入陕;豫亲王多铎由河南趋陕,两路合攻西安。进攻李自成大顺农民军。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清军攻占潼关,直指西安。李自成兵败退出西安,率领残部退往河南陕西交界地带的商洛地区,继续坚持抗清。最后退往湖北九宫山,战死于此。将其攻灭后,清朝以广大的北方地区为依托,转向东南进攻南明弘光朝廷,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在清军一连串的军事打击下,南明诸政权、大顺、大西政权被消灭,南明的残余势力诸如郑成功等退居东南沿海一带继续抗清。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