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52讲 明朝(4)

本课程录像回放

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木匠皇帝

木匠皇帝是明熹宗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阉党专权

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1622年,山东爆发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义。另外,各地民变、兵变、抗租斗争频繁爆发。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人,借“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满清崛起

1583年,明军袭击古勒寨阿台驻地时,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皆遭误杀。努尔哈赤以祖、父十三副遗甲起兵,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野人女真,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建元天命,国号金,史称后金。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誓师伐明。
1619年,后金在萨尔浒之战中取胜,几年间席卷辽东七十余城。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的统治中心。

崇祯治乱

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驾崩。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崇祯即位后,锐意铲除阉党改革朝政。铲除魏忠贤势力,处死奉圣夫人客氏。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然而崇祯用人多疑、刚愎自用、举棋不定导致局势愈加糜烂。

明末农民起义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腐化;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李自成灭亡明朝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山海关大战

山海关大战是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此战的胜利,开启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在全国的统治。

南明时期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

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大西军余部和明朝官僚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与此同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的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处决,明统始亡。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