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49讲 明朝(1)

本课程录像回放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开国统一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今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1360年,鄱阳湖水战中歼灭陈友谅的主力。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先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夏和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的军队。

鄱阳湖大战

鄱阳湖大战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洪武之治

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在政治上,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之役大破北元,消除外患。明太祖在位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南北榜案

明洪武三十年会试,南方举子以其扎实的学问功底霸占进士榜单。北方举子因为连年战乱,经济文化凋敝,不敌南方,全部名落孙山。主考官刘三吾正是因为公正的评判标准,激化了双方矛盾。经过彻查后,朱元璋找不到刘三吾污点,为了平息众怒,朱元璋诬陷刘三吾是蓝玉余党,发配充军。随后朱元璋亲自主持考试,钦点的六十一名进士全是北方人。从此之后直到清朝取消科举,南北学子分卷考试,两个群体不加竞争。

南北榜案无疑是一场冤案,但是南北之间的隔膜又确实存在。如果从个体的角度看,刘三吾主持的会试被南方人霸榜没有任何问题。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经济发达也好,文化氛围也好,来到考场拼的就是学问见识,在当时会试多中是南方人。但由国家主持的科举考试,又是分配政治权力、实现个人阶级跨越的唯一途径。同时科举还是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场。所以,北方学子能不能中举,问题不只在北方人学问好不好,还关系到北方的政治地位。

不论是对朱元璋来说,还是对南方人来说,平衡南北方关系,实现南北权力对等,都是保持国家统一,维系社会安定的重中之重。北方人心不稳,南方日子也不能好过。

明王朝的科举制度,经过南北榜案这次重大的变革。从此明朝的科举录取,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这个制度不但此后沿用于整个明清两朝,与当下高考中的“分省录取”,也有异曲同工之意。

诛杀功臣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也对功臣有所猜忌。朱元璋借此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1390年,李善长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坐死,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朱元璋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先后被杀,方孝孺更是被诛十族,造成空前的惨案。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

清君侧

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年轻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他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