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31讲 五胡十六国

本课程录像回放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鸿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部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发生在西晋末年的胡人入侵中原地区,使得中原地区的汉人不得不迁徙到南方,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汉民族的一场巨大的灾难。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从西晋灭亡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为止。

五胡乱华主要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在西晋末年国势式微的时候,在南方建立起的非汉族的政权,后趁八王之乱之时大举入侵中原,大肆屠杀汉人。五胡乱华也被称为永嘉之乱

前赵,后赵与前燕

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在中原立国的政权,便是刘渊在304年建立的汉赵(刘渊称帝的时候为汉,他干儿子刘曜即位后改称汉,因此汉赵也称前赵)。

石勒建立的后赵是从汉赵分裂出来的,并最终将汉赵灭掉,石勒建立后赵的时间是319年,灭汉赵的时间是329年。后赵最终亡在了冉闵手上。

冉闵是汉人,石勒弟弟石虎的养孙。在石虎死后不久,冉闵尽杀石氏子孙及羯胡,自立为帝,史称冉魏,可立国时间很短,只存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被前燕所灭。冉闵灭魏的时间是350年,自己被杀的时间是352年。从304年到352年间存在的其他政权有成汉、仇池、前凉、代国(北魏前身)、前燕等。

前秦短暂统一

350年氐族将领苻健成功夺下关中,建国前秦,与东晋断绝。之后苻生继立,他淫杀无度,苻坚杀而代之。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他得王猛辅政,得以集权中央,经济提升,国势大盛。前秦强盛后,苻坚有意一统天下。当时前燕混乱,369年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趁势派王猛、慕容垂率军于隔年成功灭燕,取得关东地区。随后于373年灭前仇池,376年灭代国(拓拔鲜卑)及前凉,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敌。宰相谢安沉着指挥,令谢石、谢玄等率8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

十一月,谢玄遣部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夜渡洛涧(今安徽洛河),大破秦军前哨,斩梁成等秦将10名,歼敌1.5万。晋以劣势兵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

谢玄针对秦军上下离心、各族士兵厌战的情况,及苻坚恃众轻敌又急于决战的心理,遣使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则想待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杀,于是下令稍退。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

溃兵逃跑时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谢玄乘胜收复洛阳、彭城等地。苻坚被箭射伤,只带了十多万人逃回长安。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

投鞭断流

汉语成语,意思是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形容兵士多,军力强大。

前秦势力最为强大,占领了长江北部大部分地区。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败了。

风声鹤唳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肥水之战中,晋军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草木皆兵

汉语成语,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片。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

北魏崛起

北魏的建立就得追溯到鲜卑拓跋部和五胡十六国的代国。拓跋部原来是鲜卑最落后的部落,首领拓跋猗卢早年间,曾帮助西晋击退匈奴刘渊的进攻,西晋提升其为代公,后来进位为代王,因此拓跋家族建立的国家叫代国。

423年北魏拓跋焘继立,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拓跋焘刚继位就击败复仇的柔然大军,并把扩张的矛头对准夏国,公元431年拓跋焘灭亡夏国,公元436年,灭北燕,公元439年,灭北凉。终于,北魏将古代中国北方的所有土地收入囊中。至此,北魏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