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30讲 西晋

本课程录像回放

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从晋武帝建国开始,国祚51年;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为37年。

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西晋时期面临的外部局势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

司马篡魏

249年正月初六,司马懿趁曹爽兄弟带着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南九十里的高平陵去祭祀的机会,他假借郭太后的命令,在洛阳城内指挥政变。当时司马懿利用司徒高柔和太仆王观等人,迅速接管了曹爽兄弟手中的武装力量,并在侍中许允、尚书陈泰等人的帮助下成功劝住曹爽,让曹爽交出了手中的权力。从此,司马家彻底掌握了魏国,曹氏名存实亡。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见司马昭弑君),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见魏晋禅代)。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让位,自立为帝,建立了西晋王朝,魏国就此灭亡。让人奇怪的是,同样是覆灭前朝,为何篡汉的曹魏少有人斥责,而篡魏的司马家则多有人批判呢?

统一天下

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 定都洛阳。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结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

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是晋惠帝执政时期的一个名词。指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

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290年到291年的时候,司马炎死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亮就和大臣杨骏火拼,司马亮杀死杨骏后,却又被司马炎的儿子司马玮带兵所杀,而司马玮又被贾南风所杀。不过这时候西晋的统治还没完全崩溃,所以在贾南风杀掉司马玮后,西晋就这么又持续了8年时间,当然这8年也是乱象横生,天灾不断,贾南风和弱智皇帝司马衷把国家也是治理的一塌糊涂。

第二阶段,公元299年贾南风废黜太子司马遹,有所异心的司马伦就和部下孙秀一起商议,先是煽风点火诱导贾南风把废黜的太子杀掉,之后以此为名带兵杀入宫中,除掉了贾南风一党。 之后司马伦尊司马衷为太上皇,自己当了皇帝。一下子西晋中央朝廷倒台,其他诸侯王看到司马伦称帝,自然也不甘心。 于是司马家就开始疯狂互砍,为了砍死自己的宗亲,不惜借助外族的力量,真可谓引狼入室。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内迁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光武帝刘秀打破西汉边民严禁内迁的铁律后,边民逐渐内迁,而大量游牧民族因此以各种方式被迁入充实边郡。

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和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经常招引和强制他们入居内地。各少数族人民内迁后,在汉族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地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过渡。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史称为“五胡”。当时,在内地不少地方,少数民族人数相当多,如西晋时,关中户口百万,其中少数民族占了一半左右。

永嘉之乱 衣冠南渡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魏晋统治者压迫各族人民,汉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数民族人为奴婢、佃客。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因而反抗不断地发生。

西晋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南下蛮族趁机起兵反晋。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永嘉三年(309),南匈奴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 ,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第三次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后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而匈奴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大动乱开始。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永嘉之乱”是使中国汉地在短暂的统一后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至汉地南部,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中国北部地区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留下评论